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中越跨境生态廊道重塑 催热观鸟潮!

中越跨境生态廊道重塑 催热观鸟潮

时间:2025-11-11 06:25:00 来源:成都浪漫樱花丝足会所 作者:综合 阅读:716次

  中新社广西百色11月6日电 题:中越跨境生态廊道重塑 催热观鸟潮

  作者 张广权 凌箐璐

  秋日清晨,中越重塑广西那坡县城厢镇者庙村的跨境密林中,71岁的生态林秀文屏息凝神。相机“咔嚓”一声,廊道不仅定格一只大仙鹟展翅的催热潮瞬间,也为一条连接中越两国生灵的观鸟生态廊道留下见证。这样的中越重塑守望,他已坚持九年。跨境

  位于北回归线上的生态中越边境区域,是廊道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关键“服务站”。得天独厚的催热潮自然环境,使其成为众多珍稀动植物的观鸟天然庇护所。

  “鸟儿不懂边界,中越重塑它们的跨境生存,就是生态我们最真实的生态答卷。”九年间,林秀文拍摄了上万张照片,记录逾280种鸟类,其中20多种为广西首次记录。这些影像成就了一份长期生态监测的“民间档案”。

  林秀文的“民间档案”与官方监测数据相互印证,均指向鸟类种群的恢复。更值得欣喜的是,像绿宽嘴鸫这样的珍稀鸟类,在边境线越南一侧的观测记录也日益频繁。这表明,中越双方分别推进的生态修复工程,成效已开始叠加,正共同构筑起一条无缝衔接的“生命桥梁”。

2024年2月23日,林秀文拍摄的蓝喉太阳鸟。    林秀文  摄

  这些生命影像,其价值不止于科研。它们通过社交媒体传播,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观鸟爱好者和摄影师,其中不乏来自越南、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“鸟友”。越南高平省生态摄影师阮文胜便是其中之一。拥有18年观鸟经验的他,将那坡视为“观鸟宝藏地”,并在此观测到黑颈长尾雉、蓝背八色鸫等珍稀鸟种。

  “影像的力量跨越语言与国界。”阮文胜表示,他在社交媒体发布的鸟类照片常引发越南网友惊叹,“原来我们与中国共享如此多美丽的生命”。“守护共同家园”逐渐成为跨境民众共识。

  然而,守护之路并非坦途。栖息地碎片化、非法捕猎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迁徙规律改变,仍是中越边境生态保护面临的共同挑战。阮文胜期待,未来,越中两国能建立数据共享平台、开展跨境联合巡护、举办观鸟科普展,让保护行动更具实效。

  广西大学林学院教授蒋爱伍指出,中越边境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,许多物种在全球仅分布这一片区域。“构建有效的跨境生态廊道,对区域乃至全球生态安全都至关重要。”他认为,民间记录者的长期观测,不仅为科研积累数据,更通过生动影像,在公众心中播下生态保护的种子,促进跨境生态保护共识形成。

  如今,林秀文正酝酿新计划——他打算精选九年来的鸟类影像编纂成图鉴,为中越边境生态廊道留存一部充满生命温度的视觉档案。(完)

(责任编辑:综合)

相关内容
  • 陈艺文/林珊夺冠!广东跳水队收获第5金
  • “深新共读·文化互鉴”交流活动在深圳举办
  • 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《齐白石》摘得第十八届文华奖
  • 年内A股公司披露中期分红金额已超去年
  • 退货乱象倒逼商家奇招,巨型吊牌能否整治“穿完就退”
  • 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贸易同比增长7.6%
  • 深耕债券融资,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
  • 养老理财扩容如何影响你我
推荐内容
  • 年轻人消费回归理性 “双11”如何接招
  • “优秀建设者”黄俊辉:以全产业链深耕赋能乡村振兴
  • 新加坡牛车水等商业街人流量增多 业者:生意未大增
  • 小贷业加速瘦身 机构量缩减近半
  • 国务院台办:民进党当局欺骗舆论 欺骗民众
  • 爱琴海浪邂逅瓯越山水 希腊画家浙江温州“入迷”中式创作